北京邮电大学与牡丹集团共建文化计算与智能传播联合实验室——根植文化基因 赋能文化强国文化大数据助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2021年12月18日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深度发展,数据作为战略性资源正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实现自身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是数据生产规模大、数据活跃程度高的领域,具有典型的大数据应用潜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的技术革新,促进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2019年科技部、中宣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重要任务。

面向国家文化大数据的文化科技融合应用和产业发展,为了共同助力文化大数据全新价值链的构建和拓展,北京邮电大学与牡丹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北邮·牡丹文化计算与智能传播联合实验室”,双方将以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为依托,在文化遗产分类梳理、文化遗产原真采集、文化基因提取和挖掘、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文化资源体验研究以及面向国家文化大数据的文化科技融合应用、产业发展研究等相关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近日,双方在牡丹集团C-POP实验剧场举行了签约仪式。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徐坤出席并致辞。牡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家彬出任实验室联合管理委员会主任并致辞。文化计算专家北京邮电大学赵海英博士、牡丹集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梁宵月博士共同出任实验室联合管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及学术委员会联合主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冯志勇、科研院副院长乔秀全,牡丹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德智出席仪式。牡丹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朱旭东主持签约仪式。


image.png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徐坤与牡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家彬签署协议


image.png

北京邮电大学与牡丹集团代表合影


image.png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徐坤致辞


徐坤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推进“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的部署下,用中国文化助力推进世界性文化的进步与发展、用现代科技让世界人民体验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是必由之路。北京邮电大学目前正在打造面向文化大数据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交叉研究,牵头文化资源大数据的集成与示范项目,这是在顺应国家战略层面部署未来文化大数据发展方向的具体实践。北京邮电大学与牡丹集团共建联合实验室,是一个重要契机,希望双方能够在文化计算与智能传播领域共同努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技术,为国家文化计算与智能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image.png 

牡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家彬致辞


王家彬董事长介绍了近年来牡丹集团在信息服务板块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基本情况:正是因为坚持文化自信、科技自强,牡丹走出了一条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道路;坚持产业报国、创新创业,牡丹正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建设智慧社会、服务数字生活”为历史使命,专注于企业信息化、空间智能化、产业数字化和政务智慧化四类场景领域,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产业互联网方案提供商和服务供应商。他还指出,多年来北邮和牡丹已在数字媒体艺术、文化创意技术等领域紧密合作,开展了多项研究。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双方互信的结晶,预示着双方在文化科技融合合作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战略意义深远。相信双方将会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精诚合作,赓续友谊,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

随后,就共建“北邮·牡丹文化计算与智能传播联合实验室”以及持续深入合作等问题,双方在牡丹集团文化创意研究基地深入研讨交流

冯志勇副院长表示,现今的5G网络应用,大多数情况是集中面向于工业系统、物联网、城市传感器等方面,这其中实际上有面向人的服务方面的缺失。未来,6G网络将会更多地考虑未来通信、包括元宇宙如何更好地为人服务。国家要实现文化自信,网络科技跟文化结合是一个必然路径,网络传输必须要与内容深度结合。北邮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领域就是要把从前端的内容文化到数字化采集、加工、传递以及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信息化系统,把整个从前端内容采集到最后呈现、人和人之间交流的跨地域跨时代的“全景”实现出来,打通全线链条。牡丹集团在某些环节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有了一定的模型。北邮和牡丹双方应借助这一良好契机,强强联合,面向国际前沿开展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展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科研内容。

赵海英博士表示,联合实验室将以标本库、基因库和素材库构建为基础,开展文化基因提取与挖掘、特定区域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开展多模态展呈、面向国家文化大数据体验建设的文化科技融合应用,进行产业发展领域的相关研究。联合实验室初期将在几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文化基因量化、提取、时空演化脉络研究,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作品的图案处理、提取与矢量化输出;二是文化艺术创作平台及文化元素重构应用工具、产品打造,基于文化元素和非遗内容的多模态数字化展呈研究 ;三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容智能检索应用研究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艺术品追踪及交易应用研究;四是基于文化计算与文化科技融合应用的产业发展论坛和基于文化大数据体验建设的生态示范园区建设、示范应用等。

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成员就相关问题也表达了各自观点。联合实验室研究员许鹏表示,在近30年的研究经历中认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当今要做好文化的数字化,文化不能脱离技术,也不能脱离经济,反之亦然;这就特别需要有文化情怀的工程师和有文化情怀的企业家。北京邮电大学在数字技术研究领域走在时代前沿,牡丹集团是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国有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适逢其时,联合实验室需要让技术、产业、文化携手并进、走得长远。

联合实验室研究员苗晓光表示,牡丹集团在投身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进行场景文化、场景产品的探索实践较为有利,实验室将进一步思考通过双方优势的发挥如何把场景变成产品、和观众互动起来,让合作案例在该领域发挥具有时代意义的作用。


image.png 

北京邮电大学和牡丹集团领导与专家学者座谈


签约仪式当天,北京邮电大学一行还参观了牡丹AR/VR工程实验室、智慧工程创新中心、IMS全球数据中心、5G+8K智慧融媒体工程测试车等,体验了牡丹集团科技创新互动产品,详细了解牡丹集团当前数字化转型及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朱夏、于振明、周月及牡丹集团相关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和座谈。


(文图/融媒体中心 视觉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