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新冠疫情席卷而来,北京全市上下迅速进入应战状态,严防死守、以快制快,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北京电控信息服务产业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周密部署、迅速行动,于4月和5月选派两批次共10名下沉干部,分别进驻朝阳、海淀、东城等5个区的社区一线。
社区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也是各项防疫措施的落脚点。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大数据流调、处理健康宝弹窗变码、解答防疫政策、配送抗原检测试剂及外卖快递……下沉干部迅速就位,化身“急先锋”与“暖大白”奋战于一线,与社区干部及群众共同汇聚起疫情防控强大合力,用实际行动谱写着国企人的责任与担当。
01 干部"沉"下去 防控"活"起来
38个社区的信息管控,20万名居民的动态监测;时刻更新的数据,拉不到头的表格,加不完的夜班……这是服务于广安门外街道疫情数据组的刘志京每天都要面对的日常。
5月24日,牡丹集团员工刘志京正式进入街道数据组下沉工作,开启了自己与大量信息表格打交道的“表哥”生涯——每天对千条起步的城区和社区数据信息进行统计、筛选、审核,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精准、及时的数据支撑。庞大的数据量与缜密的报送下发机制容不得丝毫分神与马虎,“数据人”争分夺秒抢出的每一分钟都将为疫情防控多一分保障。“疫情初期时,数据组工作人员每天要从早上六点持续通宵工作到第二天的三四点,现在我们这些下沉人员到岗支援,能为他们缩短一些熬夜工作的时间。”刘志京感叹着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易,也切身体会到了下沉人员身子沉下去、责任担上肩的深意。
非常时期担非常之责。下沉干部不仅要“沉”下去,更要释放干部人岗相适“乘数效应”,让防控工作“活”起来,达到1+1>2的效果。
北电科林的王超本职工作是一名销售,在社区负责卡口执勤的他凭借强大的沟通能力与亲和力,和干部群众迅速打成一片,在寒暄之余只需一个默契眼神,大家迅速备好“防疫四件套”(核酸证明、扫码登记、体温测量、出入证查验);牡丹集团保卫干部钱屹安全及疫情防控工作经验丰富,善于为群众深入浅出地普及防疫政策知识,增强防控意识、规避潜在风险;平台团委副书记、北电科林办公室副主任黄梓恩擅长于分解任务,在冗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提升效率,为了更高效地开展上门核酸采样、贴门磁工作,他把垃圾袋、试管袋、手消毒液以及装着门磁和抗原检测试剂的“百宝袋”粘在腰间,解放双手的同时又便于存放拿取;牡丹设施工程安全专员吴扬发挥创新思维,与社区同事一起发明了“扫码神器”——以废旧包装盒改造而成的证件扫描支架,通过调整支架高度和倾斜角度,完美解决证件和摄像头的对焦和光线问题,很大限度地缓解了日均7000多人次核酸检测的扫码登记压力,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
02 "疫"线防控 有力度更有温度
这天,银河湾社区核酸检测点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群众。只见一位花甲老者拄着拐杖,一步一蹒跚地被家人搀扶着艰难走来,来自北电科林的陈庆及社区工作人员连忙迎上去。
“大爷之前就来过一次,是我们的熟人,”陈庆回忆着当时的场景,“他之前做过腰部的大手术,伤口有二三十公分长,那时刚做完手术没多久就来做核酸,出趟门不容易,我们都挺紧张的,怕他被挤到受伤。”时值核酸检测高峰期,炎炎烈日下,人们排起百米长队,陈庆带着大爷扫健康码、走绿色通道,为他辟出了一个保护屏障。“我们和大爷都熟悉了,这次来做核酸大爷还一直跟我们道谢,其实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后续他需要什么帮助我们也会持续沟通跟进。”陈庆补充道。
疫情防控有力度,守望相助有温度。对于下沉人员来说,社区工作要用心,更要用情,把服务居民放在前面。
益泰本部副总经理贾栋接到企业下沉干部征集通知后第一时间报名,4月下旬火速投入社区防疫工作,成为首批下沉党员干部之一。对他而言,两个月时间里从事过的防控工作既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对于整个社区乃至社会“举足轻重的大事”。他认识到,“社区防疫要用心、用情、用力,通过我们每个人微小的努力,共同筑起巨大而坚实的基层防线。”
除疫情大考之外,6月的人生大考“高考”也接踵而至,如何为社区学生保驾护航成为工作人员考虑的重点。贾栋介绍,社区工作人员遇到学生考试或上课时间紧张,就主动地帮助他们走绿色通道,遇到代为排队引起争吵,及时帮助疏导人员情绪,并尽可能地减小声量,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休息环境。“作为一名党员,要做到有担当、有责任心,不怕吃苦、勇于奉献,并且最重要的是心系群众、服务群众,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提到作为党员干部的担当,贾栋如是说。在钱屹服务的社区里,有一位志愿者老大爷吸引着周围人的目光。80岁高龄的他,连续一个多月无休,每天雷打不动地来到社区义务帮忙。每有旁人问起,他总是乐呵呵地指着胸前鲜红如新的党徽说,“社区工作人员太辛苦了,我作为老党员也来尽份力。”这一幕令钱屹深受感触,“有老前辈做榜样,我们这点苦累都不算事儿!”
党有号召,我有响应;国有危难,我有行动。党员干部的理想和信念闪耀在社区一线,为疫情防控增添了温情与温度。
03 人文关怀暖人心 坚强后盾强信心
“爸爸,我好难受,你快点回家……”听到年幼的儿子因发烧而沙哑的稚嫩声音,吴扬心都碎了。
6月15日一大早,吴扬接到父母发来的消息,“孩子突发高烧39度,难受得直哭。”作为父亲,他恨不得立马飞奔到生病的孩子身边,但作为社区防控人员,他意识到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扫码登记和卡口值守都需要人手。看着眼前核酸检测点排起的长队,他压下担忧,隔着电话关注着孩子病情。
“家人带孩子去了医院后,发给我一张血液检测结果”,在阶段性工作结束的间隙,吴扬看着手里的化验单正发愁,社区支援刚刚下核酸采样点位的孙大夫得知了情况,不顾疲惫地上前耐心讲解说明,让吴扬瞬间安下心来,“我很感谢孙大夫,记得当时我向他道谢后他回我说,‘没事儿,咱们都见过好多面了,甭客气。你比我支援的时间还要久呢!’我真是感觉心里暖呼呼的。”厚厚的防护服隔不断并肩协作的情谊,不经意间的关怀与感动热腾腾地从日常中迸发出来,凝结成这段下沉时光中的珍贵印记。
社区是居民们的家园,也是防疫工作人员的战场。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战斗,也被居民们的关怀温暖。
黄梓恩家所在社区面积比较大,有十五栋居民楼及学校、酒店等点位,初到社区时由于对环境不熟悉,入户核酸、安装门磁、配送生活物资时很难找到正确位置,但居民们的善意帮助使他迅速渡过了这段适应期,“社区里的居民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有的主动给我指路,还有些走很远的路带着我去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我非常感动。”
牡丹集团杨怀远是拥有8年军龄的转业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退伍不褪色的坚强意志让他不惧怕吃苦受累,但也会被居民的热心肠打动。“疫情以来你们太辛苦了,尝尝这个西瓜!”酷暑炎夏,居民们为社区工作人员送上水果、冷饮等解暑降温的食物;社区内没有配备公共厕所,在做好消毒的前提下,经常会有好心的居民让工作人员到自己家里的洗手间……这些点滴细节汇聚成心头温暖,虽然微小,但足够动人。
同舟共济、携手相知,关爱与包容交织而成的温情厚度是抵御病毒入侵的强大防线。如果说社区下沉人员与居民间的关怀暖人心,那么来自“娘家人”的坚实保障就是信心的来源、工作的底气。
据贾栋介绍,“脱岗下沉”期间,平台党委对下沉干部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下沉通知发布以后,平台党委领导、工会和党群工作者就与下沉干部紧密联系,沟通慰问下沉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提供问题反馈渠道,关心防疫物资情况,嘱咐做好防暑降温及安全防护事项,并多次下发防疫补贴和慰问品。下沉干部们纷纷表示,“深切感受到平台党委对下沉干部的关心、关爱,能够更加踏实安心地在一线做好各项防疫工作,贡献首都国企职工的战疫力量。”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平凡英雄不断涌现。信息服务产业平台下沉干部应召出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勇担使命、扎根一线,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当好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守护人。
在大家冲锋在前、众志成城的携手奋战下,我们坚信,以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定能战胜一切风险考验。每一份“微小努力”,都将汇聚成首都疫情防控的“伟大力量”。
END
采访 撰稿/李倩楠